性傳播感染(STIs)

性傳播感染(STIs)

性傳播感染(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,簡稱STIs,又稱性病)是指透過性行為(包括陰道、肛門及口交)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感染。其病原體包括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或酵母菌。已知的性傳播感染有20多種,包括:披衣菌感染(Chlamydia)生殖器皰疹(Genital Herpes)淋病(Gonorrhea)人類免疫缺乏病毒/愛滋病(HIV/AIDS)人類乳突病毒(HPV)、**梅毒(Syphilis)滴蟲感染(Trichomoniasis)**等。

STIs 可影響任何性別之個體,但對女性造成的併發症往往更為嚴重。在懷孕期間感染STIs可能會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。大多數細菌性、寄生蟲性與酵母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治療,而病毒性STIs目前尚無根治方法,但可透過抗病毒藥物有效控制症狀及降低傳播風險。

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/ 愛滋病(HIV / AIDS)

人類免疫缺乏病毒(HIV)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,特別是攻擊對抗感染的白血球。若未接受治療,HIV可能會進展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(AIDS),即感染的最嚴重階段。但並非所有感染者都會發展為AIDS。

傳播途徑包括:

  • 未使用保險套的性行為

  • 共用注射針具

  • 接觸受污染的血液

  • 懷孕或生產過程中由母親傳染給胎兒

症狀可能包括:

  • 初期:類似感冒症狀,如發燒、淋巴腫大(通常於感染後2至4週內出現)

  • 晚期:可能數月或數年內無明顯症狀

梅毒(Syphilis)

梅毒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性傳播感染,可經由性接觸傳播,或在懷孕期間由母體傳染給胎兒。此病通常分為三個階段:

  • 初期梅毒: 出現單一、無痛性潰瘍及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

  • 次期梅毒: 出現非癢性皮疹,常見於手掌與腳底

  • 潛伏期: 症狀消失,但病原體仍存在並具有傳染力

若未及時治療,梅毒可導致嚴重健康問題,並增加感染HIV的風險。

病毒性肝炎(B型與C型)

肝炎是指肝臟的發炎,最常見原因為病毒感染,亦可能由自體免疫、藥物、毒素或酗酒所引起。

B型肝炎(HBV):

  • 可經由性行為、共用針具或母嬰垂直傳染

  • 未接種疫苗者及性伴侶較多者為高風險族群

C型肝炎(HCV):

  • 性傳播機率相對較低

  • 有STIs、多性伴侶、肛交行為或合併HIV感染者,風險增加

  • 美國CDC建議:所有成年人應至少篩檢一次C型肝炎

淋病(Gonorrhea)

淋病是一種常見的細菌性STI,尤其在年輕族群中發病率高。可感染泌尿道、直腸或喉嚨,並可能在分娩時傳染給新生兒。

症狀包括:

  • 男性: 排尿疼痛、尿道分泌物

  • 女性: 初期症狀輕微或無症狀,後期可能出現下腹痛、不正常出血、陰道分泌物異常

若未治療,可能導致不孕症骨盆腔發炎,並提高HIV感染風險。

生殖器皰疹(Genital Herpes)

生殖器皰疹是由**單純皰疹病毒(HSV)**引起,透過陰道、肛門或口腔性接觸傳播,即使無明顯病灶亦可傳染,亦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傳染給嬰兒。

症狀可能包括:

  • 疼痛性水泡或潰瘍

  • 局部灼熱或搔癢感

  • 首次發作時可能伴隨類流感症狀

部分感染者可能無症狀。雖無法治癒,但症狀可透過藥物控制,復發次數隨時間減少。

滴蟲感染(Trichomoniasis)

滴蟲感染是由寄生蟲 Trichomonas vaginalis引起,透過性行為傳播。

症狀包括:

  • 女性: 陰道分泌物(黃綠或灰色)、異味、性交或排尿疼痛、搔癢感

  • 男性: 通常無症狀,可能有分泌物、排尿或射精時不適

披衣菌感染(Chlamydia)

披衣菌是由細菌引起的常見STI,透過陰道、肛門或口交傳播,14至24歲族群發病率最高。

傳播途徑:

  • 透過精液、陰道分泌物或分泌前液傳染

  • 可感染生殖器、直腸、喉嚨及眼睛

可能併發症:

  • 骨盆腔炎

  • 不孕症

  • 子宮外孕

由於多數感染者無明顯症狀,因此定期篩檢非常重要

人類乳突病毒(HPV)

人類乳突病毒(HPV)是一組包含200多種病毒的家族,其中約40種影響生殖器部位。HPV是全球最常見的性傳播感染。

HPV類型:

  • 低風險型: 造成生殖器濕疣(菜花)

  • 高風險型: 與子宮頸癌、肛門癌、喉癌、外陰癌、陰道癌及陰莖癌等相關

症狀:

  • 多數感染者無症狀

  • 持續性感染可能導致細胞病變並引發癌症

預防與篩檢:

  • 子宮頸抹片(Pap smear)與HPV檢測可早期發現病變

  • HPV疫苗可預防多種致癌型病毒株